以下文章轉貼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

你不可不知的─常見誤用、混用之中藥材!
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
目前台灣市場上中草藥誤用或混用的情況不少,歸納有三類:

一、同名之誤用或混用:

世界上每種動植物均僅有一個公認之拉丁學名,但俗名常因地而異,往
往同一物即有多個俗名;此外,數種不同藥材亦常常有相同之俗名。因
此,「同物異名」或「同名異物」造成名稱上的混淆,導致誤用及混用
的情形發生,以下為台灣本地發生同名之誤用或混用之實例。

牛膝據中藥典籍記載有懷牛膝川牛膝懷牛膝用於腰膝酸痛,川牛膝
用於活血化瘀。而台灣市售之牛膝藥材分別為莧科植物懷牛膝
Achyranthesbidentata,台灣市售稱懷牛膝)、川牛膝(Cyathula officinalis
,台灣市售稱杜牛膝)、味牛膝(爵床科腺毛馬藍Strobilanthes forrestii,
台灣市售稱川牛膝)。購買牛膝藥材時,宜詳查其品種。

防己為常用中藥材,用於利水消腫、祛風止痛,市售品包括防己科粉防
Stephania tetrandra根及馬兜鈴科廣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根。抽查市
售28件防己藥材結果顯示,27件為廣防己,僅1件為粉防己。據藥理文
獻報導,粉防己的抗發炎效果較好,廣防己之鎮痛效果較佳,但二者皆
無明顯利尿作用。

黃耆為補氣諸藥之最,又為內托癰瘡聖藥,中國藥典記載黃耆之基原為
豆科膜莢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乾燥根(市售稱北耆),而台灣
習以同科不同屬多序岩黃耆Hedysarum polybotrys根(市售稱晉耆)當黃
耆用。抽查市售40件黃耆藥材結果發現,晉耆佔37件,而北耆僅3件。

茵陳蒿始載於神農本草經,列為上品,用途為「主風濕寒熱邪氣,熱結
黃疸。」抽查37件市售茵陳蒿藥材中,11件為菊科茵陳蒿Artemisia
capillaris,另26件為唇形科植物野薄荷Origanum vulgare。

二、型態類似之誤用或混用:

道地藥材與代用藥材常因外觀相近而不易辨識,且採藥者多無專人指導
,或師徒相授,延襲錯誤用法,往往誤採誤用。如台灣蒲公英Taraxacum
formosanum與兔兒菜Ixeris chinensis、刀傷草Ixeris laevigata其花形相似,
容易誤採。最近文獻報導顯示,抽查北市中藥店25件市售蒲公英藥材中
,有14件為兔兒菜、8件為刀傷草,僅1件為台灣蒲公英。

白前白薇因藥材外觀近似,自古就有混淆錯用的情況。白前為鎮咳祛
痰藥,白薇為清熱涼血藥。抽查市售藥材發現,34件白前藥材中,白前
僅4件,白薇佔30件。36件白薇藥材中,白薇僅5件,白前佔31件。由此
抽查結果顯示,在台灣本地白前與白薇藥材亦存在極為嚴重的顛倒錯用
現象。

薯蕷科植物黃藥Dioscorea bulbifera,因其地下球莖形似何首烏,故日本
名稱為「何首烏芋」;然以訛傳訛後,又經大肆渲染其藥效,竟成為「
千年何首烏」據研究報導,抽查青草店及山產店出售之何首烏18件檢體
中,95%皆為黃藥偽充品。

三、偽用或代用:

自南北朝以來,常藉由修飾偽品外表,企圖以假亂真,取代真品。而近
代亦常聞不肖業者以鉛條填入冬蟲夏草,以增加收益等行為。

王不留行為常用中藥之一,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,一般認為石竹科植物
麥藍菜Vaccaria pyramidata之乾燥成熟種子為正品。但台灣市場上王不留
行之進口藥材以桑科薜荔Ficus pumila之果殼(花托)為主,本地藥材則
以野牡丹科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之莖木切片充之。

諸如此類,不勝枚舉。然不論藥材代用或混用,其作用差異多未經嚴謹
之臨床藥效評估,因此無論是無心之誤或刻意摻假,宜善用植物分類學
、組織學及化學鑑別法等現代化分析方法,鑑定藥材真偽,並提供正確
的藥材資訊,避免藥材不當使用,以保障醫療品質及國民健康。

本文由【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】提供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球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